PET中心: 87784645
核医学科: 87783866
总机: 0571-87783777
地址: 杭州市解放路88号
交通: K55/K56、335、K591、K536、809、K105、K106、49/K49、K351
  今日浏览:  5
  累计浏览:  3578331
您的位置:首页>>中心概况>> 中心介绍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PET中心简介
    
    2004年10月我院PET中心成立,为我省的第一个PET中心,2013年我院引进了西门子公司全球最新一代的PET/CT。中心现拥有一台临床全身PET/CT、一台医用回旋加速器和配套的热室(放射药物合成室)。张宏教授任PET中心主任,主任助理包承侃。我院PET中心现有工作人员16名,博士学位医师和科研人员多名,教授博导2名,副主任医师1名,形成了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中青年临床和科研团队。有1人担任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全国委员,1人担任浙江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1人担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分子影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担任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对外联络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人担任浙江省核医学理事、浙江省核医学会委员等职。科室人员还担任着《柳叶刀》、《美国核医学杂志》、《欧洲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世界核医学杂志》、《英国核医学杂志》、《日本核医学英文杂志》、《韩国核医学英文杂志》、《循证补充替代医学》等多个国际有影响的英文专业杂志编委工作,参加编写了我国多部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核医学》、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核医学》等专著,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美国临床肿瘤研究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and Molecular Imaging(欧洲核医学及分子影像学杂志)》、《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美国核医学杂志)》、《Cancer Biotherapy and Radiopharmaceuticals(美国癌症生物治疗与放射药物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Radiology(英国放射医学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欧洲放射医学杂志)》、《Molecular Imaging and Biology(美国分子影像与生物学杂志)》、《Nuclear Medicine Communication s(英国核医学杂志)》、《Annuals of Nuclear Medicine(日本核医学杂志)》、《中华核医学杂志》、《浙江医科大学学报》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11人次获得美国临床肿瘤学会、美国癌症学会、美国分子影像科学院、日本核医学会等国际学术奖项。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课题、省级、校级、和院级科研项目和课题多项,协助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心内科、心理卫生和高压氧科等各科室完成多项临床课题的研究工作。参加了卫生部批准的1类新药(131I-chTNT)的二期临床试验。获得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的1999全国优秀科技图书暨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医学影像研究会颁发的杰出贡献奖、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和三等奖、省卫生厅颁发的新技术二等奖等。目前除常规开展PET、SPECT显像、功能测定及核素治疗等临床工作外,还承担医学院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和大专学生的临床核医学的教学任务,重点开展了肿瘤、神经精神系统和脑认知核医学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
    目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PET中心是浙江省唯一的核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以附属第二医院、医学院基础医学、光仪系、化学系等学科为支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核医学科和浙江大学医学PET中心形成了一个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联合、医学与工科联合的学科团队。中心和科室全体人员将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工作,进一步吸取国内外核医学界的先进经验,提高临床检查、治疗、教学和科研水平,全心全意地为浙江省和全国人民服务。

 
什么是PET/CT
 
     PET,即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是当代最先进的核医学显像技术。该技术是将用正电子核素(18F、15O、13N、11C等)标记的放射性示踪剂通过静脉注射引入体内,这些示踪剂能直接或间接参与体内特定生化过程,我们用PET仪在体外监测(显像)其在体内被细胞摄取、结合、合成、分布、代谢与转运等生命活动过程,动态、定量、灵敏和精确地显示重要生命物质在正常人或病人体内的空间分布、数量及随时间的变化,可以在疾病发生功能、代谢等早期改变阶段,从分子水平发现病变,故称之为生化显像或分子显像。除了灵敏度高,可以早期(比临床提前数月乃至数年)诊断癌症外,PET还可以进行全身断层显像,通过一次检查获得全身各个部位的三维图像。这种检查方式对于了解恶性肿瘤病人有无转移(即临床分期)及寻找原发病灶具有重要意义。PET显像所用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很短(2分钟-110分钟),其在受检者体内存留时间不长,因而安全可靠,可以多次重复检查。
    目前临床上最常用于PET显像的示踪剂是18F-FDG(氟代脱氧葡萄糖),根据肿瘤、心肌和脑组织高消耗葡萄糖的特点进行PET葡萄糖代谢显像。其他还有11C标记的胆碱、乙酸、蛋氨酸,18F和11C标记的各种肿瘤标记物及神经受体显像剂,13N标记的用于心肌和脑血流灌注显像的胺水等。
PET/CT组合了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系统(PET),系统由机架及探测器、患者检查床、计算机图像单元和电气柜组成。该系统的CT部分为64排128层CT,PET部分为52环LSO探测器。 全身扫描约15分钟,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显像剂为18F标记的脱氧葡萄糖(18F- FDG),半衰期109.5分钟。
    PET/CT实现了PET与CT的强强联合,其最大优势就在于将PET先进的分子代谢显像技术和CT断层显像技术功能集成到同一台设备中,通过几乎同时获得的两种图像的实时融合,将检测部位的生化信息、功能信息和解剖结构信息同时显示在一张图像上对比诊断,从分子水平揭示疾病发病机理和治疗效应,是临床诊断心脑疾病和肿瘤的重要手段。现将其在临床应用情况介绍如下:
 一、PET-CT在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1、肿瘤的诊断和分期:肿瘤组织中普遍存在着细胞快速增生、细胞膜葡萄糖载体增多和细胞内磷酸化酶的活性增高等生物学特征,使得肿瘤细胞内的糖酵解代谢明显增加。因此,在肿瘤正电子成像应用最普遍的是18F标记的脱氧葡萄糖(18F- FDG)。18F- FDG在细胞内的浓聚程度与细胞内葡萄糖的代谢水平高低呈正相关,一般说来,肿瘤恶性程度越高,FDG摄取越明显。利用肿瘤细胞“捕获”FDG的能力增高的特点,不仅可以早期发现和确定恶性肿瘤原发灶的部位、大小,还可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此外,全身18F- FDG  PET-CT显像对于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有很高的检测率,可提高肿瘤分期的准确性。
    2、监测肿瘤复发和转移:对肿瘤标志物升高而常规解剖影像学检查正常的病例,在复发转移灶的寻找与定位时,全身18F-FDG PET-CT代谢显像的应用价值也得到肯定。
    3、早期疗效评估:目前对恶性肿瘤患者的疗效评价主要是以治疗后肿瘤的大小为标准来确定疗效或疾病进展,但由于治疗后形态结构变化滞后于肿瘤细胞死亡,故引起形态学影像上残存肿块的持续存在;而且治疗后肿块缩小,但也有可能还存在一定数量活的肿瘤细胞。根据CT所示的病灶大小及密度进行早期疗效评估,其灵敏度和特异性不高。PET对肿瘤的疗效评价主要是根据肿瘤组织对18F-FDG的摄取变化,通过可视或定量分析,在临床或亚临床水平早期预测疗效,是治疗后评估肿瘤代谢、决定残存肿瘤状况的非侵入性诊断方法。
    4、探测隐匿性和等密度病灶:在CT很难发现的病灶,由于他们的葡萄糖代谢与周围组织不尽一致,肿瘤组织往往可以被FDG PET清楚显示。 另外,在指导活检部位,指导放疗计划,寻找转移性肿瘤原发病灶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二、PET-CT在神经系统中的临床应用
    1、癫痫病灶的定位诊断:18F-FDG PET-CT显像能灵敏地探测到功能性癫痫病灶,致痫灶在癫痫发作期表现为高代谢灶,或与周围正常脑组织相近似;发作间期则为低代谢灶。
    2、可以完成对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老年性痴呆诊断;精神疾病的评估;脑外伤后脑代谢状况评估;脑缺血性疾病的早期诊断等。
三、PET-CT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1、冠心病的诊断: 13N-NH3是常用的、较为理想的心肌血流显像剂,13N-NH3心肌血流灌注显像反映心肌细胞的灌注状态以及反映心肌梗死后侧支循环建立的血流灌注状态,提供心肌灌注和存活的直接信息。此外,负荷试验还可以了解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功能。
    2、心肌细胞存活的判断:心肌梗塞后有一部分缺血坏死,一部分仍然存活,即顿抑心肌和冬眠心肌。用13N-NH3心肌血流灌注显像与18F-FDG心肌代谢显像(在葡萄糖负荷状态下)进行对比分析,若表现为灌注-代谢不匹配,即为存活心肌的标志;若灌注-代谢相匹配,则无存活心肌。此方法是目前公认的评价存活心肌的“金标准” 。判断有无存活心肌对临床极为重要,有存活心肌的病人可以通过冠脉血管重建重新恢复心功能。
四、健康体检
    对于健康人而言,在经济条件良好的情况下,我们建议每年做一次PET/CT检查。  
    对成本效益的日益重视和减少有创性操作是当前疾病诊治的两个主要趋势。尽管全身PET-CT检查价格相对较高,但其诊断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降低,有利于正确的分期,有助于选择个体化的合理治疗方案;早期评价治疗效果,使患者及时更改治疗方案,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毒副作用;对残存和复发、转移的正确识别等,有助于避免进一步的检查和手术探查,节约成本。
 
通讯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解放路88号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PET 中心
邮 编: 310009
电 话: 0571-87767148 ,87767188
电子邮件: hzhang21@gmail.com
 
PET检查技术简介:
    PET(PET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简称,中文称为正电子断层显像)是利用特异性的药物来反映疾病的分子生化改变。把需要研究的分子标记上特定的核素注入体内,再使用特殊的探测成像设备,就可以在体外无创伤、定量、动态地观察这些物质进入人体后的生理、生化变化,从分子水平洞察代谢物或药物在正常人或病人体内的活动。因此,PET技术也被称为“活体生化成像”。PET虽然也是利用原子核技术,有一定的放射性,但是是非常安全的,一次全身PET检查的照射剂量远小于一个部位的常规CT检查。
 
    近年来,PET以飞快的速度崛起,成为医学上重要的诊断显像模式,主要被用来确定癌症的发生与严重性、神经系统的状况,及心血管方面的疾病。PET可以早期发现肿瘤的原发、转移和复发病灶,鉴别肿瘤和瘢痕坏死组织。在肿瘤分期、恶性程度分级和疗效判断等方面,PET都有显著的优势。PET对肺癌、乳腺癌、 头颈部肿瘤、结肠癌、卵巢癌、淋巴瘤和黑色素瘤等的诊断准确性都在90%以上。PET是了解冠心病心肌缺血状况、评价心梗后心肌是否仍然存活的“金标准”。PET脑显像能够解决许多现有影像检查(如CT,MRI等)解决不了的问题,例如癫痫灶定位,脑血管病脑组织血流储备和代谢测定,脑部肿瘤恶性程度分级,以及帕金森氏病和早老性痴呆的早期诊断和鉴别等。
 
    现代医学认为,许多疾病起源于分子水平的异常,到形态学发生变化时,往往比较晚了,错过了最好的治疗时机。利用疾病的分子生化改变早于形态学的改变, PET可以更早期、灵敏、准确、定量、客观地诊断和指导治疗多种疾病,特别是对于肿瘤、冠心病和脑部疾病这三大类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
 
    PET的主要优势在于:PET药物是人体内源性代谢物或类似物,可以用C,N和O等人体组成元素标记,符合生理,能更准确地反映生物体(包括人体)的生化改变,并能够对生化过程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
 
    在科学研究上,利用PET技术,人类从分子水平对生命现象的认识和对疾病的认识都可以很直观地显示出来,能够在体外无创伤地“看到”。这对于研究生命现象的本质和各种疾病发生、发展的机理非常有用,将是21世纪人类研究生命现象的最先进的手段之一。21世纪的生命科学将更加精彩。21世纪PET技术的发展 将给无数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浙江大学 杭州整形
Copyright @ 2006-2023 www.z2hospital.zj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10032378号-19     版权所有:浙医二院PET中心